“五一”假期期间,天津港车船如织,货畅其流,累计接卸船舶201艘次,同比增长6.3%,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21.2%,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45.94%。
如此精彩答卷的背后是天津港在世界一流智慧港口、绿色港口的建设征程中的全力以赴。
科技赋能
装卸效率大幅攀升
5月6日,记者走进天津港北疆港区C段智能化集装箱码头,看到无人驾驶电动集卡有序穿梭,自动化岸桥精准抓放集装箱,5G、北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在此交织成网,构建起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的生动场景。
记者了解到,2021年10月,天津港第二集装箱码头正式建成“智慧零碳”码头,2024年该码头全年完成吞吐量同比增长31%,并首次突破码头设计年吞吐量。短短三年,这座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便实现了全新跨越。
在智慧零碳码头智控中心,天津港第二集装箱码头操作部经理冯淼正全神贯注分析数字孪生系统呈现的实时数据。
“每个集装箱的吊装路径优化0.2秒,就能为1万箱级货轮节约半个小时作业时间。技术团队通过算法优化已攻克13项效率瓶颈。如今,通过系统迭代升级,智能岸桥累计单桥作业效率提升了60%。”冯淼说。
4月中旬,我国北方地区出现极端大风天气过程,渤海海域受到影响。风力减弱后,生产高峰随之而来。面对挑战,天津港集团凭借“智慧港口”优势,利用IMCC、一键交接班等数字孪生应用场景,进一步优化作业资源配置和场地资源布置,为港口生产调度找到“最优路径”。4月14日—20日,天津港共计作业船舶342艘次,完成吞吐量1092.8万吨,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港口服务。
除此之外,为推动作业效率不断提高,天津港集团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天津港发布全球港口首个数字孪生系统“津鸿”,建成全球首个全物联网码头;将自主创新技术融入传统工艺,实现集装箱与干散货码头智能化改造全覆盖,大型集装箱设备自动化率超80%;开创传统码头自动化升级新范式,累计刷新作业效率纪录150余次,6条主力航线效率大幅提升。
绿色转型
“用能大户”变“零碳先锋”
7台彩色风机持续运转、一排排光伏板源源不断地输出清洁电能……天津港作为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正通过“风机+光伏”绿色能源系统实现码头生产全过程绿色能源的自给自足。
“码头的电力供应全部来自‘风光储荷一体化’系统,100%使用电能,电能100%是绿电,绿电100%自产自足。”天津港集团科工管理部副总经理陈艳萍说。天津海岸丰富的绿电资源不仅使得所有自有港作船舶能够使用岸电,每年还能为外来大型船舶提供岸电超过1000万千瓦时。
除此之外,天津港的岸桥、轨道桥、集卡车等“碳排放大户”也被安上“绿色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