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百科新闻首页港口 〉详细
宁波舟山港半程捷报背后的故事
   2025-07-16   来源:中国水运报   

   盛夏涌浪,激荡奋进足音。当时间行至2025年年中,全球货物吞吐量第一大港——宁波舟山港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期中答卷”:截至6月23日18时,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000万标准箱,较2024年提前15天撞线,创下历史同期新高。

 
  更令人振奋的是,浙江省海港集团、宁波舟山港集团旗下矿石公司、台州港务、大港引航、轮司等多家单位提前10天以上实现生产任务“过半”。硬核数据背后,是这座东方大港以开放合作、改革创新、实干攻坚破题开局,用智慧与绿色双轮驱动,为畅通双循环注入的澎湃动能。
 
  硬核担当生产捷报频传
 
  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与气候挑战,宁波舟山港运营板块各单位展现出强大的韧性与效率,提前锁定“过半”胜局,为决战“全年红”打下坚实基础。
 
  矿石公司紧盯在泊船时效率、船舶计划兑现率等关键指标,持续优化作业工艺,5月矿石出运量、精混矿作业量双双刷新单月历史纪录,提前11天实现生产目标任务“过半”,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6003万吨。
 
  同样提前11天实现生产目标任务“过半”的还有台州港务,其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1529万吨。台州港务针对腹地企业特点实施“分层分类+精准施策”策略,1月至5月“陆改水”出口重箱量同比大增12.6%。同时,台州港务优化疏运流程保障高效衔接,5月完成货物吞吐量321.9万吨,同比增长37.8%,其中散杂货吞吐量259.9万吨,同比飙升63.5%,两项数据均创开港以来单月新高。
 
  在船舶引领方面,大港引航也提前11天实现船舶引领艘次目标任务“过半”,累计引领中外船舶16593艘次,确保了港口船舶通航的安全与高效。轮司则提前10天实现计划任务“过半”,累计完成自营拖轮助泊量33689艘次,为港口生产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宁波舟山港在集装箱航线拓展、船舶接靠效率提升等方面的持续努力。目前,宁波舟山港集装箱航线总数已达308条,新增包括“双子星联盟”在内的多条航线,接靠“2万标准箱级”超大型集装箱船达210艘次,进一步巩固了其作为全球重要集装箱枢纽港的地位。
 
  智慧赋能打造港口新标杆
 
  6月3日,国内首艘通过中国船级社(CCS)认证的智能内河集装箱船舶——浙江海港内河航运有限公司所属的“浙港内河002(智翼号)”缓缓靠泊嘉兴港乍浦港区码头,意味着该船已实现常态化运行。该船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实现远程控制和特定条件下的自主航行,大大提高了航行安全和效率。
 
  在追求高效生产的同时,宁波舟山港始终将智慧港口建设作为重要战略方向,致力于打造未来港口的新标杆,在无人集卡、无人吊装装置等领域均取得了重要突破。
 
  甬舟公司无人集卡单月作业量达10.3万标准箱,作业船舶达156艘次,两项指标数据均创下宁波舟山港单体码头新纪录。
 
  镇海港区则投用了宁波舟山港首个进出舱无人吊装装置,该装置通过智能化控制,实现了散货作业的精准吊装,大幅提升了作业安全性和效率。
 
  “把‘手动’变‘自动’可不容易。装载机结构复杂,不像集装箱那样规则,吊起来容易歪斜,没法直接用集装箱的吊装方法,得专门为它设计方案。”镇司戴光麒创新工作室负责人戴光麒解释无人吊装装置的研发难点时说。
 
  在宁波舟山港,智慧触角正延伸至更多领域。智港通S-ECP平台将超百台龙门吊纳入“云端”集中调度;“四港物流宝”接入宁波企业综合服务平台,服务超70万企业。
 
  6月30日,鼠浪湖矿石中转码头成功部署堆场无人机自动巡检系统并完成首飞,开创港口“低空经济”应用于散货生产的先河。搭载激光雷达的无人机半小时内即可完成过去需耗费半天的全场巡检与三维建模。“这大幅提升了工作效率和人员安全。”该码头堆场班负责人说。
 
  绿色引擎驱动港口转型
 
  6月23日,随着3号风机并网,浙江省首个“绿电码头”——宁波舟山港梅山低碳码头风光储一体化项目全面建成投用。该项目集成5台6.25兆瓦风机(单台扫风面积超2.8万平方米,相当于4个足球场)、光伏与储能设备,依托智慧能源管理系统实现“源—网—荷—储”协同,项目累计发电超4000万千瓦时,减少碳排放约2.4万吨,其中为港区供电超2600万千瓦时,可满足一个“千万箱级”码头50台桥吊半年的能耗需求。目前,宁波舟山港梅山港区大型装卸设备清洁能源比例已达100%,集卡电动化率年内将超80%。
 
  在全球航运业加速“脱碳”的浪潮下,宁波舟山港将绿色低碳视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在清洁能源应用与绿色服务领域大步前行。
 
  宁波舟山港强化能源布局,港口绿色版图持续扩张。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宁波舟山港年度LNG加注量达10.6万立方米,首次突破“10万方”大关。积极布局生物燃料、绿色甲醇等新型船舶能源加注业务,已完成全国首单集装箱船生物燃料海上加注,并在穿山、梅山码头实现高硫生物燃料油加注全覆盖。更值得一提的是,宁波远洋纯电海船研究与应用项目成功入选国家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清单,为实现海上运输全程零排放描绘了清晰路径。
 
  值得一提的是,宁波舟山港还在全力构建更高效的陆海联运通道,以推动港口绿色发展。6月19日,金华南站首发至温州港乐清湾港区的海铁联运班列;6月27日,国内首个混行模式自动驾驶试验铁路场站——义乌(苏溪)国际枢纽港开港运营,正是这一努力的真实写照。
 
  从繁忙的码头岸线到深邃的内河航道,从巨轮穿梭的外海航道到车流不息的铁路枢纽,展望未来,宁波舟山港将继续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持续优化生产运营、绿色智能发展等领域的工作,为全球航运业的繁荣与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相关新闻

推荐新闻

首页新闻/百科新闻首页港口 〉详细

手机海运网-http://56558.net

客服电话:4001858997

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