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笔者从南京港集团获悉,今年1—6月,南京港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分别增长13.2%、5.7%。
今年以来,南京港集团坚决锚定江苏省港口集团“158”战略,紧扣“建设现代化一流港口”奋斗目标,着力于“快起步”,围绕能力提升、强基固本创新思路举措,以“奋楫者”姿态全力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市场开拓取得新突破
5月7日,载有508辆上汽汽车的“安吉24”轮从南京港江盛滚装码头启航,驶向墨西哥拉萨罗港,标志着“南京—墨西哥”滚装外贸航线成功首航,为南京都市圈及中上游客户带来新的物流通道,对加快南京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该航线的开通,预计可以为汽车企业节省成本10%左右。
作为港口发展的核心引擎,市场开拓始终是发力重点。今年以来,在航线网络建设上,南京港集团坚持内外贸并举,持续强化整体航线网络支撑力,优化资源配置,吸引更多货源向南京集聚先后开通“南京—北非”航线、“南京—墨西哥”滚装外贸航线、“南京—外高桥”快航航线。
货种服务品牌建设同步提质升级。南京港聚焦客户需求,做精做细做优铜精矿、“化肥+”、粮农、煤炭、原油等货种服务品牌。上半年,铜精矿作业量同比增长23%,出口化肥量稳居长江榜首;通过推进“集件”一体作业能力建设,深度契合“以船带货、以货引船”新型业务模式,打造“钢材+特种设备”中转集散基地,钢特业务作业量同比增长51.8%。
此外,南京港集团坚持以现场支撑市场,持续放大商务和生产“两个中心”协同效应,加快推进码头工艺改进升级,全面推广应用箱式货斗、“以箱代库”作业工艺,多管齐下强化生产能力建设,不断提升港口集疏运效率和服务水平。
近日,“宇凡1”轮在南京港新生圩港区装载18200吨3号精煤。这是南京港继化肥、铜精矿实施“双四连杆门机箱式货斗”工艺作业常态化后,首次尝试将该工艺系统应用于煤炭中转作业,迈出向多散货场景推广的关键一步。
深化布局释放新动能
8月14日,在南京港新生圩码头二期改扩建施工现场,现场机械轰鸣声不断。“正在施工的是402号—403号泊位,上半年我们已经完成701号—703号泊位改造。”南京港新生圩分公司副总经理邱志超介绍,“预计8月底能够完成402号—403号泊位升级改造,紧接着就启动706号—708号泊位施工,全部改造完成后,新生圩港区将拥有7座7万吨级码头泊位。”
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是港口能级提升的关键。南京港集团持续推进自身基础设施能力,优化港口功能布局,高效建设新生圩改建二期工程、南京港机重工制造基地升级改建、龙潭港区七期等重点项目。
今年3月,龙潭港区七期工程(兴宇码头)使用港口深水岸线获批,这是《南京港总体规划(2024—2035年)》获得部省批复后第一个正式获批的港口岸线,项目同步布置屋顶光伏发电和分散式风力发电,致力于建设“近零碳”港口,高质量打造绿色智慧港口标杆。
同时,南京港集团积极践行江苏省港口集团海外布局战略,加快落实向海图强、沿铁发展的战略部署,积极推动合资合作,构建开放共赢新局面。
6月20日,南京港机重工与郑煤机、土耳其莱布利斯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为海外发展按下“加速键”。
“前不久,江苏省港口集团出台专项实施意见,我们将加快‘走出去’步伐,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努力推动高端制造业出海。‘十五五’期间,力争实现‘海外订单占比超50%’的战略目标。”南京港机重工公司总经理张传平表示。
创新赋能发展新优势
“在10台轮胎吊和12台轨道吊系统性自动化改造中,我们实现硬件国产化率超95%,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100%掌握,形成自动化堆场年作业能力超200万TEU,为码头产能释放提供强力支撑。改造后,设备综合作业效率较传统模式提升22%;通过优化人机配比,操作司机数量减少75%,年节约人工成本超1000万元。”南京港龙潭集装箱公司总经理段昌尉向笔者介绍。
今年,南京港集团稳步推进交通强国建设试点项目,围绕新生圩、龙潭两大港区,重点攻坚码头改建升级、绿色低碳改造以及智慧化改造三大领域。
在智慧港口建设上,南京港高标准完成智慧运营指挥中心(IOC)生产组织管理、数据分析等五大核心功能模块建设,新生圩、江北集区域指挥中心全面投入运营,依托数字孪生技术,将关键指标深度嵌入可视化场景,通过数据驱动的决策支持系统,实现业务洞察与精准决策;完成散杂货云平台GIS地图测绘及车载一体机安装调试,实现散货作业流程化、可视化。
日前,由中国港口协会内河港口分会主办的“智创未来 向新而行”内河港口首届科技创新大赛通报公布,南京港集团所属企业申报项目荣膺大赛三个奖项。其中,南京港机重工公司“绿色环保螺旋连续卸船机创新设计开发及应用”荣获一等奖。
收官“十四五”,奋进“十五五”。下阶段,南京港集团将按照上级有关决策部署,既做稳经济大盘的“压舱石”,更勇当新质生产力的“增长极”,以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的决心和担当,全面推动集疏江海、开放创新现代化一流港口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