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经济研究中心分析师徐晓丽表示:“关于两大船企合并的呼声大概在2017年开始甚嚣尘上但那个时候主要是一些外围的投资机构和分析师在表达看法从政府角度看并没有采取实质性的动作。真正开始觉得这件事情快要来了的契机应该是2019年当时淡马锡控股增持了吉宝股份并计划在取得控制权后对该企业的业务展开策略检讨包括进行并购或脱售业务。”她表示今年再次出现胜科海事要和胜科工业分拆的新闻就表明在淡马锡控股的“二次出手”和国际油价屡创新低的双重因素推动下市场更加确信两大海工巨头已经到了要合并的时候。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经济研究中心分析师张辉表示尽管近些年关于新加坡两家海工企业合并的传闻很多但消息来源大多是新加坡本土券商分析师由于两家公司业务相似、客户重叠较高加之同样面临经营困难的局面合并以抱团取暖成了合乎逻辑的必然选择。
张辉也认为实际上新加坡政府近些年并未采取太多实质性动作直到2019年淡马锡控股计划在取得控制权后对该集团业务展开策略检讨加之此次淡马锡控股将收购胜科海事股份才能表明政府层面已经开始为两者的合并做铺垫。
断舍离后 再聚主业
上周胜科工业和胜科海事在宣布提案时指出分拆计划将让胜科工业更专注于能源与城市发展业务而胜科海事则能够快速改善现金状态资助现有项目加强资产负债表。
目前胜科工业业务主要包括能源、海事、城镇三大板块其中海事业务板块主要由子公司胜科海事承担主要业务包括海工船舶和平台的建造、修理以及特种工程船建造等。2014年之后在海工市场持续低迷的情况下胜科海事经营业绩多次亏损拖累母公司胜科工业的业绩表现股价一路下跌。这也是为什么要分拆胜科海事的直接原因。宣布分拆计划后的第二天胜科工业股价也出现大涨。
张辉表示在分拆海事业务后母公司胜科工业将更加专注其他两个板块——能源与城镇业务。其中能源业务主要专注于天然气与电力、 可再生能源与环境 、商用能源与零售等方面;城镇业务则主要包括房地产开发、城市公用事业等。而分拆出来的胜科海事仍将专注于海工装备建造和修理领域并在当前艰难的市场形势下寻求转型发展机遇。
今年5月在胜科海事年度股东大会上该公司提到一要加强天然气全产业链业务的开拓为客户提供完整的天然气价值链解决方案涵盖天然气勘探和生产、天然气基础设施、运输和建设等。二要通过多元化发展将业务扩展到新的领域如可再生能源、安全和先进的钻井设备、探险邮轮等。
吉宝岸外与海事目前主要还是立足自身发展对业务领域进行调整由传统的钻井平台、浮式生产装备等油气类海工装备向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开发装备等领域拓展。
近年来为了促成合并吉宝岸外与海事开始布局液化天然气LNG及可再生能源相关项目所营业务更加多元化包括承接全球首座浮式液化天然气生产储卸装置FLNG改装订单以及一些海上风电场变电站建设的订单。在此基础上吉宝岸外与海事还逐渐提升在海上工程建设方面的能力于2019年签署了南海陵水17-2气田项目的工程服务合同为该项目的深水半潜式生产平台设计提供第三方审查服务。
开启“反击” 走出阴影
6月初欧盟委员会表示其已恢复对韩国现代重工与大宇造船海洋并购案的审查。而且随着越来越多的韩国中型造船企业摆脱或试图摆脱债权人的控制韩国中型船企的重组正在加速。对新加坡船企而言无论是现代重工与大宇造船海洋的强强合并还是中型船企的业绩好转韩国造船业的重组提速都对其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去年新加坡竞争与消费者委员会对韩国现代重工和大宇造船海洋的合并一事表示担忧认为目前现代重工与大宇造船海洋在全球LNG船、大型集装箱船和大型油船建造领域占据着最大的市场份额两家韩国造船企业整合将会对新加坡造船业带来巨大威胁。
可见为应对竞争对手的强势威胁新加坡船企也开始通过促成造船企业的整合进行“反击”。
徐晓丽表示之前日本媒体报道称日本政府考虑整合15家船厂组成超级造船集团。中日韩三国船企的动作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新加坡船企。不过从大环境看寒冬之下各国船企只有抱团取暖才能更具国际竞争力。
张辉表示目前新加坡两大船企是否合并仍有待进一步观察。后续若两者真正合并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做是受到中、韩船企合并的影响。因为在海工市场领域中、韩、新是全球海工市场的三大强国中、韩合并重组后规模优势更加突出在新项目投标中可以更好地发挥协同优势。
“一方面在当前全球新船订单日益稀缺的环境下新加坡企业面临来自中、韩两国的夹击合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其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市场需求低迷加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冲击新加坡两大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经营困难这也是促进两大船企走向合并的另一重要原因。”张辉说“吉宝岸外与海事和胜科海事的主要产品以海洋工程装备为主在全球低油价环境下海工市场被迫按下了‘暂停键’这两大船企的生产陷入困境。同时受到疫情影响吉宝岸外与海事和胜科海事在近期还面临开工困难的问题其中吉宝岸外与海事的一座半潜式钻井平台订单还惨遭撤单。在多重不利因素影响下或许只有通过整合重组才能加快走出阴影。”
优势明显 暂难发挥
一旦合并成功徐晓丽认为新船企将继续着眼于海洋工程装备的设计建造、海上工程建设以及LNG及可再生能源相关项目。合并后新加坡的优势将凸显在三大方面。
第一吉宝岸外与海事及胜科海事在海外都设有大量工厂一旦危机来临合并后的新船企可以通过关闭海外工厂和大规模裁员来优化现金流以保持新加坡本土的稳定。这个优势是目前中、韩船厂比拟不了的。
第二新加坡两大船厂尤其是吉宝岸外与海事的技术实力过硬而且不仅仅局限于海洋工程装备在海上工程建设以及可再生能源等领域均有涉及且经验丰富。从这点看中、韩船厂的优势并不明显。
第三新加坡的政治形态有助于合并后的新船企在海外开展投资并借机获得订单。这一天然优势可以帮助新船企更好地应对中、韩两国船企的竞争压力。
张辉认为吉宝岸外与海事及胜科海事在钻井平台、浮式生产装备建造和修理改装等方面实力较为强劲合并后新船企的优势进一步凸显。
在浮式生产装备领域合并后的新船企在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FPSO、FLNG、半潜式生产平台等领域的优势将更加突出。尽管目前部分浮式生产装备项目面临推迟但随着未来全球油价的触底回调浮式生产装备领域需求确定性仍然较高。
此外吉宝岸外与海事及胜科海事在近几年里不约而同地布局天然气全产业链装备包括FLNG、浮式液化天然气再气化装置FSRU、LNG加注船等未来其在LNG相关船海装备市场或将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但张辉表示从目前的市场需求来看钻井平台市场依然面临供应过剩的局面两大企业在钻井平台领域的优势暂时难以发挥。
相关新闻
推荐新闻
手机海运网-http://56558.net
客服电话:4001858997
建议